当前位置: 首页 >> 世遗动态 >> 正文
中外专家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黄山经验”
作者: 余皓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8-11-01 发布时间: 2019-1-2  发布时间: 2019-01-02 阅读次数:

中新社黄山111日电 (余皓)“黄山保存了大面积的天然森林植被、完整的垂直带谱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作为众多河流及其流域的水源涵养地,为下游及周边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良性循环及生态安全保障。黄山的生态、文化和地质的价值被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和科学地描述,并向世人展示。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说。

当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市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主办。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遗产分别是世界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今年7月,黄山成为中国第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全球首个集三大名录遗产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

黄山人一直在探索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景观与审美多样性的系统保护与多重服务价值的最佳结合。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执行主任吴文达说,通过坚持规划引领、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合作等途径,如今的黄山不仅是驰名中外的旅游目的地,还是科研与科普的重要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施莱格博士说,目前中国已拥有37处世界地质公园,每一处的开发都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和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黄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冠王,其开展的各项教科文组织指定计划互补性活动,将有助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

黄山在三大名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上不断突破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希望黄山的经验和做法,能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名录遗产保护作出示范。

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司长杨超介绍,当前,中国已为理顺管理机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精心的顶层设计。

我们将科学谋划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并积极探索提升世界遗产遗迹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中国方案,切实为全人类保护世界自然遗产遗迹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维护其在全球的突出普遍价值。杨超说。

 
欢迎访问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
联系电话:(0833)2276387  邮箱:sjyc@lsnu.edu.cn  网址:www.lswhr.com     蜀ICP备05022232号-3
本站的部分资料收集自网上,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或者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