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遗动态 >> 正文
崇明“1%”物种数持续增长,东滩有望成上海首个世界遗产
作者: 邓玲玮  来源: 彭拜新闻2024-04-02  发布时间: 2024-04-08 阅读次数:

冬去春来,枯黄的芦苇丛又涌出绿意;江海渐暖,捎来北归候鸟的讯息。位于上海崇明最东端的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迎来春季鸟类环志期。

近年来,崇明东滩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持续显现,作为湿地生态重要评判标准的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正逐年增长。

今年鸟类环志从325日开始,目前的成绩是5只大滨鹬。负责环志工作的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高子靖说,进入4月以后,会迎来鸻鹬类候鸟过境的高峰期,届时每天可以完成数十只的候鸟环志工作。

崇明东滩保护区的环志方案是左胫金属环,右胫上黑下白塑料旗标。东滩鸟类环志工作开展历史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从2002年起,每年春秋两季都会进行较系统的环志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崇明东滩共环志鸻鹬类水鸟约60种,总数超过5万只,以大滨鹬、长趾滨鹬和黑腹滨鹬等为最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由崇明东滩环志的鸟儿在整个亚太候鸟迁徙路线的沿线地区被观鸟爱好者、科研机构等发现并报告。仅20241月,东滩保护区收到5种水鸟的目击回收记录,分别回收于中国广东省、海南省和菲律宾邦萨摩洛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对一片湿地来说,候鸟越多,生态就越好,这是一种朴素而正确的认知;而为了更精准、更规范地描述和评估两者间的关联,《国家重要湿地公约》引入了这样一条评价标准: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2023年,崇明东滩拥有的‘1%’总数已达到12种。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说,经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水鸟种群评估》比对,白头鹤、黑嘴鸥、黑脸琵鹭、罗纹鸭、斑嘴鸭、大杓鹬、黑尾塍鹬、普通燕鸥、翘鼻麻鸭、小天鹅、花脸鸭和红颈滨鹬12种水鸟的数量均已达到或超过全球总量的1%

2019年,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江苏省盐城的两处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后,中国继续开展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将黄()海区域更多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各方努力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据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介绍,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共包含11处栖息地,上海和山东各1处,河北5处,辽宁4处。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是二期最南端的遗产点;但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来看,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的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恰好位于中间节点,是候鸟南来北往途中至关重要的服务区加油站“1%”物种数的持续增长,意味着更多候鸟因崇明东滩而受益。

2023年,保护区正式迎来世界自然遗产的咨询机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各方面进展较为顺利,目前申遗工作已来到最后一关——在计划于2024年夏季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将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议,最终决定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届时,崇明东滩有望成为上海市首个世界遗产。

















 
欢迎访问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
联系电话:(0833)2276387  邮箱:sjyc@lsnu.edu.cn  网址:www.lswhr.com     蜀ICP备05022232号-3
本站的部分资料收集自网上,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或者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