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生产生活、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衔接,促进合理利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建好用好“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促进文旅融合。作为资源丰厚的非遗大省,江苏省近年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利用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果。
创新载体建设
非遗基地成融合引擎
“烟花三月下扬州”,千年古城江苏扬州,美景天下闻名,美食也独具魅力。文思豆腐、狮子头、翡翠烧卖、三丁包……淮扬菜让中外游客赞不绝口。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将“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环境“闲、静、雅、适”,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外。以淮扬菜美食为依托,以“非遗资源+文化创意”为特色,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位于扬州市古城河边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以非遗为核心,集展示展演、休闲体验、交流交易、创意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这个近3000平方米的非遗文化旅游综合体,集中展示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中国剪纸(扬州剪纸)以及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等20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每个项目以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室形式免费邀请传承人进驻传承展示、交流互动,拓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新路径,已经成为扬州的网红新地标。
在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核心区,南京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这里建成了市非遗文创展示中心,面积500余平方米,集中展示南京非遗产品及创意衍生品,促进非遗产品向旅游特色产品转化,推动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
着眼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新变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让非遗项目“活起来”、非遗产品“用起来”,出台《关于创设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实施办法(试行)》《江苏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创设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探索非遗旅游融合新途径。目前,已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省级非遗创意基地共为景区设计非遗文创产品2500余件,为景区创造营业收入达8120余万元,为景区培养非遗创意人才超1400人次。
探索融合路径
在景区彰显“非遗魅力”
如何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江苏在全国率先倡导“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多措并举在景区彰显“非遗魅力”。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主场启动仪式上,首批25个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正式发布。这其中,既有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也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江苏景区与非遗“不期而遇”。
在南京,熙南里“传承有道乐享非遗”的展演活动有声有色;在扬州,非遗元素已有机融入瘦西湖沉浸式夜游项目;在镇江,非遗项目已将西津渡1800米的游览线路完整串联;在苏州,景区线上线下同步共享的“非一般的甄选铺”琳琅满目。
“非遗项目作为珍贵的传统文化遗存,之于景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坚持从江苏实际出发,围绕以非遗促进景区品质提升、以旅游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加强顶层设计、实践路径的探索研究,推动非遗和景区真融合、深融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介绍,在调研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40个4A级以上景区的基础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新概念。该文件全面、系统、详实地诠释“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的模式,旨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拓展推广平台
“非遗购物节”带火线上线下
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去年5月28日至30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举办。活动中,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淮安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2021江苏非遗购物节同步启动,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线下展销展演的同时,线上协调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拼多多、抖音和中国手艺网6家电商平台,遴选江苏200余家店铺非遗产品参加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在展会现场的江苏非遗购物节直播间,知名主播逛吃展会,吸引众多市民围观打卡,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做客直播间,倾心讲述非遗故事,直播间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
非遗资源与文化创意结合,促进合理利用与融合发展,形成产品向业态、场景、创新转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我们注重将非遗资源植入文旅场景,在文化和旅游的产业空间中引入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坊等,提供非遗集聚、转化、创新的载体,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