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旅游创意 >> 正文
数字人文开启文化传播新路径
作者: 王秀丽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2-05-05  发布时间: 2022-06-02 阅读次数: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传播

数字人文能够激发“数字”与“文化”的更多合作,提高地方文化遗产资源的可访问性、可转换性、再生产性,加强资源共建和共享。数字人文改变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构建方式,消弭了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的二元对立时空屏障,丰富着地方文化遗产的表达维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样本被数字化和可视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形态在不断创新中逐渐显形,其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在数字人文视域下,“数字”成为文化的媒介和基础条件,并使文化的传统身份逐渐发生蜕变,引发文化变迁。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创新,有利于经科技赋能的地方文化遗产在多个维度上突破固有藩篱,再焕生机。

数字化推动地方文化遗产创新

伴随着由元宇宙引发的对新型数字空间的探索和AR、VR等虚拟仿真技术的进步,地方文化遗产如何借力元宇宙浪潮,插上数字和技术羽翼,探索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文化构建方式,是时代语境下的新命题。有学者认为,数字人文“强调的是面对尚未完成的数字革命中的知识生产方式转型,推动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及方法构建,其回应的是大数据时代基于学者导向的研究需求与基于资源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的是面向数字原生代人类的认知方式系统与路径”。在此背景下,地方文化遗产与云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区块链、5G等日趋先进的元宇宙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人文研究开启新的数字研究路径。这种融合意味着边界的流动,不仅使地方文化遗产能够应对文化变迁的时代洪流,也为文化研究增添了一种新的方式。

随着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新佳作陆续问世,一场数字文化革新的号角已然吹响。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之后,陆续推出“奇妙游”系列节目《元宵奇妙游》《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频频引发热议,成为一款成功弘扬地方文化的“现象级”节目,有效提升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河南文化传播成功“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对地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挖掘,离不开与5G、XR(扩展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创新交融。一手向传统要资源,一手向现代要技术,河南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创新成为历史文明传承的示范高地,彰显出文明的数字化进阶大趋势。

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地方文化遗产可以从整体上划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两大类别。“奇妙游”系列节目对“有形”地方文化遗产采取了符号化提取(如唐三彩经典配色符号在唐俑宫女舞蹈服饰上的体现)、虚拟植入(如古画场景与舞蹈现场的分开拍摄与虚拟合成)、空间穿越(如古乐时空的多维分割与创意整合)、仿真再现(如龙门石窟的赋彩重现)等耳目一新的“显性”传播方式,并在提取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重要的年轻化再创造和未来化引领。这种创新和引领,为有形的传统文化记忆符号添上了时尚与科技的新装,使其一跃成为现代审美和流行文化中兼具历史文化的厚重并彰显大国自信的国潮新风尚。

在对“无形”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奇妙游”系列节目注重精神内涵的中心式表达,通过从感官上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进而实现真实的情感互动。从故事中的小家团圆到家国情怀、从节目中的书画情怀到诗文、舞蹈、音律等一条条隐蔽的文化精神,感召着各年龄层观众自发地开启心中的文化记忆,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亦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心理感召。

多维技术助推文化传承

从媒介与技术视角审视,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和数字化过程中融合了XR技术提供的沉浸式体验、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的现实世界镜像和区块链技术搭建的经济体系等,是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深度融合。这些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能够将千百年来停留在人们脑海中却始终无法状貌不可言说的文化想象变成活生生的真实,勾勒出人们对“翩若惊鸿,蜿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等诸多传统文化向往的真实轮廓。换言之,这种文化真实离不开数字模拟与可视化复原、影像合成与仿真再现等诸多元宇宙正在探索的技术。在一场场视听盛宴中,技术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媒介和存储传统文化记忆的容器,承担起文化翻译与解码译码的重要任务,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变迁。此外,“奇妙游”系列节目的出圈亦是地方文化数字化创新的出圈,诠释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在文化变迁中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包容性。

除了“奇妙游”系列外,围绕中原文化母题,从用户思维出发打造的系列文化节目也在持续更新中。以洛阳古都IP为例,综艺节目《登场了,洛阳》采用全景式纪实、年轻化表达和真人秀结合的方式,分集探索洛阳的汉唐风华。制作精良的网络热播剧《风起洛阳》在探案推理的紧张剧情推进中,无缝植入古老洛阳的美食美景与人文习俗,重现洛阳神都风采。洛阳古都IP也成功“走出去”,形成地方文化的海外传播之势。此外,陆续上线的还有历史文化纪录片《神都洛阳》、二次元动画《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漫画《风起洛阳之腐草为萤》、电影《风起洛阳之阴阳界》等,旨在打通不同文化圈层观众的话语隔阂。在多样整合的内容和媒介矩阵布局中,洛阳古都IP彰显出极强的话题性、凝聚力和创新性。由此可见,洛阳古都IP热成功实现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成功背后实则是文化与技术、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内容与流量的跨界和创意融合。

传统文化的复兴并非倡导返回传统社会,而是要在目前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前提下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鉴于此,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转译与数字化创新成为其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关键,而这其中,新科技引领的多维技术深度融合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对有形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对无形文化遗产精神内核的中心式表达,对传统文化想象意蕴的数字化模拟与复原,对媒体矩阵的合理排布运筹,对地方IP文化母题的持续挖掘深耕,成就了以河南为代表的地方传统文化强大话题性、持续延展性和裂变式传播效应。各地的数字人文创新,使区域化的文化遗产更具传承活力。

沉淀在历史中的文化既需要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下对其内涵进行延展,又需要从当下的社会需求出发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文化变迁跨越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漫长旅途,经历了从以文字、图像为基本样貌的静态信息空间到以视频、交互、虚拟为基本表现的动态、可流动信息空间之间的结构性位移,是人类文明在历史时空流转中的“基因突变”。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延展、赋予、补充和改善推动着文化变迁。这种变迁是螺旋上升、去粗取精式的,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价值取向之间的互文。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数字人文创新,同时也是在寻找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新的记忆存储与打开方式,进而构建其未来样貌,最终达成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共生。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陕西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可视化对外传播”(2021M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欢迎访问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
联系电话:(0833)2276387  邮箱:sjyc@lsnu.edu.cn  网址:www.lswhr.com     蜀ICP备05022232号-3
本站的部分资料收集自网上,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或者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