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听取了故宫博物院和参与到故宫大修工程中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汇报,内容生动、工作扎实、成果丰富,使我们对故宫大修工程的进展有了更具体、更全面的了解。
故宫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对故宫的保护和维修是一份重大的历史责任。今天,我认为可以说,大家严肃、认真地履行了职责,故宫大修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的是好的,开了个好头。它让我们对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故宫整体维修的任务,充满信心。
故宫保护工程是一个标志,一方面表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空前的重视。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知》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够理解故宫大修工程的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国家发展战略,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
文化关系着民族素质,它的教育、启迪、审美等等功能,发生在潜移默化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间断发展达数千年的文明,中华文化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成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它是我们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和力量与智慧之源。以故宫为代表的我国优秀遗产地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成为当代人民学习、了解、感知和体验历史的场所和桥梁。比如“和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一直是中国人的憧憬。故宫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这一观念。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故宫的命运还深刻地证明一个真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前提性条件。我们珍惜传统当然不是说传统文化都是好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传统犹如血脉,它需要不断地更新,但是决不能割断。离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继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而文化工作重在建设。故宫大修工程,既是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是重大的文化建设项目。故宫大修工程的成果,不仅要包括在整体上恢复故宫的历史环境与格局,恢复昔日皇宫庄严、肃穆、辉煌的面貌;而且要自觉地研究故宫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掘、记录,其中优秀的要积极继承。比如中国历代修史的传统,就是应继承的。国家现在正在进行清史的编纂工程。故宫的大修也是历史,故宫博物院已经注意在工程过程中收集资料,竣工后编撰科学报告。确实应该按照修史的原则,客观、翔实地为后人留下可供研究的资料。
故宫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维修的成果也应该归纳为对我国其他文物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经验直至理论。这个问题,值得国家文物局研究。故宫的建筑,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最高水平,它们的建造、修缮与维护形成了自己的手法特点和技术要求,这是必须加以全面继承的,它是故宫真实性赖以永久保存的条件。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队伍中举办了老工匠收徒仪式,社会反响很好;但是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地发掘,力争涵盖每一个传统工种,都得到记录和继承,做到全面弘扬。
故宫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故宫大修工程不仅我们重视,国际社会也极端关注。我们要以积极态度对待这种关注,把它看作动力,给予认真的回应。如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缓冲区的关注,促成了缓冲区方案的加快提出。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个重要标志,说明我们向国际社会承诺保护遗产是国家的职责;说明我国对世界遗产保护承担了共同的责任;说明我国在对遗产保护的方针与主张与国际上的一些基本理念形成了共识。我国的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也具有中国的特色,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它在世界范围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认定,正因为它们对世界范围来讲,是中国特有的,证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蕴含于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我国的对外方针是国内发展思路的延伸和外化。对内要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必然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谋和平,谋合作,谋共同发展。所以我国关于文化发展的对外方针是主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当然文化多样性就意味着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这是与史俱来的客观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甚至冲突、借鉴以至融合,正是文化激发创造力、增强生命力的条件,也是世界各国保持其丰富多彩文化的前提。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要把我国的遗产保护好,保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延续,这不仅对保存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对有普遍意义的同一性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是文化大国,也是文物大国,我们有资格、也有条件做到这一点。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范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诞生了文物保护理论。去年国家文物局推荐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就是理论探索的结果。至于在保护的技术上、手段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具有特色的、传统的材料、工艺和技术,这正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组成方面。各国自己可能更有条件,最了解某种材料、工艺及技术是否适合于自己的遗产保护。对此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准确的认识。当一些国际组织、专家,对我们维修做法产生疑问的时候,才能够自信地、积极地、耐心地进行介绍、解释和沟通。首先倡导、追求“和而不同”,逐渐达成相互理解。
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重塑,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故宫的文化是否可以得到发展呢?从故宫文化自身角度观察,我认为故宫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与馆藏文物,它们是故宫文化的载体,故宫的保护要包括对物质和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故宫文化当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只能被记录、保存和研究,不能继承和宣扬;而故宫文化当中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部分,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和弘扬。从我们当代对故宫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角度观察,我认为故宫博物院走过的80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突出的文化思想、文化气节和文化精神,这就是对祖先遗留文物的无比珍视和舍命坚守,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博物院事业发展的无比自豪和敬业精神,就是这种文化的核心。它仍然在形成和发展,并汇流到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之中。故宫博物院制定了7年规划,清理登记馆藏文物;这反映了故宫的同志对文化遗产概念的新认识,这是认识上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在故宫大修工程当中,安排了众多的科研课题,有些是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有些是与外国文物保护机构、基金机构合作进行的,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激动的,有些是很先进的。这些技术对于更准确地记录故宫的现状、文献,分析和认知故宫古建筑,补充传统技术的缺憾,筛选保护新材料、新工艺和采用新技术,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保护思想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还一直在探索在保护文化遗产基础上,进行科学展示的道路。在大修工程中,武英殿、中轴线两侧庑房的展室配置展现了探索的初步结果。最突出的例子在午门。午门展厅的设计与建设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并在中法文化年项目——“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认为这些探索是积极的,有益的,是对我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的贯彻。文物保护方针表述的4个方面工作是完整的、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也是不可偏废的,是中国广大文物工作者经验的结晶。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有责任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故宫博物院对此还要进行积极的研究。
总之,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角度来认识故宫大修工程的意义,我们的目标更清晰。从保存世界文化多样性角度来保护故宫,我们就更要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从文化的创新发展角度,我们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大有可为。和前人一样,我们的认识也必然带有时代的局限,后人看我们犹如我们看前人,总是会有遗憾,所以我们各项决策,还是要高度集中,谨慎,留有余地。我还是要求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和职工,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继续把这件历史性大事做好。也希望各位专家咨询委员继续对故宫的保护、维修、陈列、展示、研究等各方面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