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世界遗产票价影响了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来源: 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 2004-12-21 阅读次数:

此次门票涨价事件,不仅使得此次拟申请调价的景点大呼“冤枉”,也使此次听证会面对听证代表和广大群众舆论的巨大分歧而骑虎难下,更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超越了景点门票本身而“成为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引发了对一系列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合理界定、听证程序的科学化、公共资源的平等享有等更深层次问题的讨论。

在这些纷纷扰扰的质疑声潮中,人们不禁要问:门票涨价有可能影响到谁?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就此,笔者拟从利益相关者角度作一个相对全面地分析:

管理部门

我国长久以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同一个景点要面对好多的“婆婆”,不同的业务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以故宫为例,故宫在管理上归属文化部,但是在资金上,门票收入上缴国家财政部,维修经费由财政部分担,文化部作为故宫的主管部门,只对故宫进行初步的核定预算,但是涉及新建项目,却要报发改委批准。其他的几个景点,长陵、定陵隶属昌平十三陵特区管理,天坛隶属园林局管理,八达岭长城隶属延庆县政府人民政府管理,颐和园隶属园林局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类似的问题。

此次通过价格听证会的民主程序最终决定是否涨价,听证会组织者的初衷是希望听到民间更广泛声音。但是对引发的一系列的诸如公益性遗产的产权归属、公益性项目的收益审计、听证程序的科学化、听证代表的广泛性等质疑却始料不及。同时,在对这六大景点的平等享有权的讨论中,(即本地人和外地人能否平等享有?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能否平等享有?)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公共资源的产权归属以及经营问题。公共资源应该归谁所有?资金缺口应该如何补足?都再次把这些景点的相关管理部门从幕后抛向了前台,例如就有学者提出,景区目前的发展重点在于理顺体制,加强管理,而不是涨价保护;门票价格并不能完全弥补维修经费。对这一事件讨论的深化,必将推动中国的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的价格听证程序的科学化也大有裨益。

本地游客

本地游客是讨论的直接参与者,利益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考虑。北京本地游客大致可以分为一日游游客和月票使用者两大类。

这六个景点的门票价格上涨对北京本地一日游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而颐和园和天坛的本地游客又多以周末休闲为主,在涨价之后,追求休闲功能的本地游客可能会转向市区其他公园,或者转而选择其他休闲替代品,例如书籍、音像制品、运动健身等。

对于北京本地的月票、年票使用者来说,因为这些月票使用者多是进行晨练、散步等日常活动,往往都因为地缘优势而选择了该公园,同时,颐和园和天坛公园在听证会上也提出通过控制年、月票价格,降低对居民晨练、休闲的影响。门票涨价之后,对这一群体的影响不大。

外地游客

如何让外地游客能够和北京游客一样平等地享受世界遗产地,是此次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六大景点的接待中,外地游客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这也说明也许外地游客在门票是否涨价问题上更有发言权。外地游客也可以分为两类进行讨论,即首次赴京者和多次赴京者。

对首次赴京者来说,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景点早已经被当成首都的代表,已经融入北京的整体形象之中,成为北京旅行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这类景点在其心目中的替代性较差,特别是在其花了几倍于门票的交通费到达北京之后,也并不会因为门票价格而“望而却步”,但是在这种被迫支付背后隐藏的却是旅游满意度的降低。

对于大部分的多次赴京者来说,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景点已经去过,因此涨价不会对他们造成直接的影响,他们会更加热衷于寻求其他特种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和购物旅游等以及其他休闲活动来替代。

此次拟调价的故宫、八达岭长城、天坛公园、颐和园、长陵、定陵分别于1987年、1998年和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近十年中,这六大景点的门票呈直线上升态势,虽然这是我国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升的必然结果,但也难免让同类型景点产生错觉,进而导致相互攀比性的轮番涨价。例如,在北京六大景点调价讨论风起云涌的时候,有消息称湖南宣布要于12月底召开听证会讨论世界遗产地张家界景区门票调价问题,厦门鼓浪屿也拟收取上岛费。

相关旅行社

由于旅游资源的垄断性特征,和制造业相比,我国旅行社行业作为中国旅游业的“流通组织”更易被推向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对中小旅行社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景点涨价行为,旅行社一方面无可奈何,一方面也在调整自己的策略,努力地降低门票价格上涨对自身的负面影响。

在北京六大景点涨价之后,旅行社无外乎这样几种策略选择:第一,旅行社接受涨价行为,这样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旅行社必然会丧失掉一部分的原有利润。第二,旅行社按照现有门票价格同比上浮价格,转嫁成本。这与我国目前旅行社行业微利竞争、削价竞争、价格大战的整体竞争局势完全相悖,也恐怕很难与被消费市场所接受。第三,旅行社通过调整旅游线路、调整服务内容、增减项目从而达到成本的变相转嫁。由于这些拟调价景点大多属于首次赴京者必看景点,旅行社恐怕在内容增减上很难再有大量调整空间。

但是,由于北京六大景区的门票涨价,使得所有经营这一产品的旅行社都必将面对成本增加的局面,因此景点涨价在不同的旅行社之间并不会导致竞争力的差异,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但是随着不同旅行社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那些维持原有利润和服务水平的旅行社必然在价格上不具有优势,进而可能引发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

正在“申遗”者门票价格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这和六大景点作为“世界遗产”的身份密切相关。随着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今年6至7月在苏州的举行,我国掀起了一股“申遗”热潮,目前我国预备“申遗的项目已有100多个,“申遗”大队已经排到了下世纪的门槛。专家学者、媒体和公众都曾对地方斥巨资“申遗”的动机进行过质疑。

甚至有人提出“申遗”成功会成为涨价的借口,而世界遗产门票涨价也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回收成本”的途径。

如果此次六大景点门票涨价获准,无论听证会上申请代表的涨价理由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引发中国正在“申遗”的景点把门票价格上涨和世界遗产这一“金字招牌”联系在一起的诸多联想,增加了这些“申遗”者对“申遗”成功后丰厚回报的期许,也鼓励了那些潜在的世界遗产申报者,这无形中助长了目前中国地方盲目申遗的热潮。 

 
欢迎访问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网站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
联系电话:(0833)2276387  邮箱:sjyc@lsnu.edu.cn  网址:www.lswhr.com     蜀ICP备05022232号-3
本站的部分资料收集自网上,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或者IE8.0以上浏览器浏览,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