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时别3年,自28日一份关于“凤凰古城取消148元门票”的文件在网络疯传之后,凤凰古城再次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一票制背后的门票经济和政企合作也重新被推上风口浪尖。3月30日下午4:30,凤凰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关于完善凤凰古城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有关事项,对暂停凤凰古城景区围城设卡验票热点事件作出官方回应。表示,4月10日,凤凰古城暂停围城设卡验票,保留古城景点验票方式。届时,凤凰古城景区大门将免费向国内外游客敞开。
解绑前后
门票该如何藏富于民
从世界惯例看,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均不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且门票不能代表景区本身的价值,更多承担的是一种资源保护的辅助性功能。4月10日起,游客不用再购买148元的捆绑式大门票,只需要在逛小景点时购买相应的门票,而这背后,从景区管理方面来看,却需要考虑到多方利益的问题,毕竟门票创收还涉及到古城修复、居民生活、周边餐饮、住宿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这种地方性创收又该如何转化为公共利益?
相对而言,一般的山水景区下面都有相应的主管部分,但古城或古村景区在所有权管理方面却大不一样,景区中生活的每一位居民,都享有独立的物权。用当地居民的房子或生活生态来赚钱,其背后的利润分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此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系主任冯淑华冯淑华就说,“能否成功解决,关键就看当地政府部门的观念是藏富于民还是与民争利。”
其实,门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权衡原住民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古城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续维护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在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开发方面颇具示范效应的周庄每年都会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古镇保护。周庄还专门成立了古镇保护委员会,对古镇的维修、保护、经营等建立了详细的流程和规章制度,此外,基于古镇特色,还开发了一系列纸箱王、花间堂、南社百年书院、周庄声活等特色项目,一手保“古韵”,一手添“新意”,不断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在保护和发展好当地旅游业的同时,着实给当地原住民也带来“真金白银”。
景区持久吸引力何在
全域旅游重在旅游品质与质量的提升
此前也有部分网友担心,一旦取消一票制,游客就有可能走马观花溜达凤凰古城,反而转向临近的张家界、贵州铜仁进行深度游,古城被迫由目的地沦为途径地。但如果继续保留门票,就有可能继续以往由门票引发的运营困难等多米诺骨牌效应。但事实是,当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定位。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具体要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等。而对于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而言,已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因此,对于凤凰古城而言,当务之急是通过提高旅游环境与旅游产品的内涵、韵味与吸引力,完善提升旅游配套的相关服务来吸引人流,增强游客体验。
免费经济冷思考
旅游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3年前景区之所以收门票,实则是为了规范凤凰的旅游市场。当时随着游客的增加,拉客、宰客等旅游乱象不断突出,景区的游客投诉率曾连年位于湖南省第一名。如果继续实行免费开放,类似的旅游乱象将更加泛滥,且难以治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凤凰县政府才决定一改此前不收门票的做法,实施景区“一票制”。
李金早此前曾公开表示,“全域旅游对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提出了新要求,旅游监管手段要进行革命性的变化,不能再简单依赖行政单位的提醒,必须要转向依法治旅”。此前三亚也一度因为“旅游宰客”而备受后业内诟病。2015年10月,三亚在全国率先成立旅游警察,成立旅游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三亚市民游客中心,制定相应的常态化管理办法和暗访机制等,并取得很大成效。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在做好旅游全局规划的同时,凤凰县政府更应该打造好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