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故宫召开,30余位知名专家与会,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主持。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等对工程第一阶段的工作作了汇报,并公布了下阶段故宫维修工程的计划。根据《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故宫维修工程共分3个时期:
近期(2002—2008年)、中期(2009—2014年)和远期(2015—2020年)。近期分2个阶段。从2002年10月武英殿修缮工程开工,
到去年10月故宫博物院80年院庆,是故宫大修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3年来,第一阶段完成包括武英殿维修工程在内的主要修缮工程17项,累计投资
18612万元。维修工程始终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故宫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策划,使其历史真
实性、完整性获得有效保护和延续。配合大修工程,故宫博物院科技保护小组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古建筑的彩画及石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基础研究和试验;激光雷达技
术应用于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配置模式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异性研究等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从今年开始,将完成太和门、太和殿、神武门、慈宁宫、寿康宫、御史衙门的保护工作,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阶段任务以及年度计划内施工任务等等。
孙家正在会上阐述了故宫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他说,“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和人内心的和谐,一直是中国人
的憧憬。以故宫为代表的我国优秀遗产地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成为当代人民学习、了解、感知和体验历史的场所和桥梁。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
开放的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重塑。故宫博物院走过的80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突出的文化思想、文化气节和文化精神,这
就是对祖先遗留文物的无比珍视和舍命坚守,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博物院事业发展的无比自豪和敬业精神。故宫保护工程是一个标志,一方面表明国家综合实力发
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空前的重视。故宫大修工程,既是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也是重大的文化建设项目。故宫大修工程的成果,不
仅要包括在整体上恢复故宫的历史环境与格局,恢复昔日皇宫庄严、肃穆、辉煌的面貌,而且要自觉地研究故宫所蕴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掘、记录,其中优秀
的要积极继承。故宫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维修的成果也应该归纳为对我国其他文物保护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经验直至理
论。故宫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故宫大修工程不仅我们重视,国际社会也极端关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要把我国的遗产保护好,保证遗产
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延续,这不仅对保存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对有普遍意义的同一性作出我们的贡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范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几十年
的探索和实践诞生了文物保护理论。在保护的技术上、手段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的材料、工艺和技术,这正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组成方面。对
此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准确的认识,树立自信心,和国际组织、专家积极沟通,倡导、追求“和而不同”,逐渐达成相互理解。
单霁翔在即席发言中对故宫修缮工程寄予厚望:第一、国家文物局已开始逐步建立国家科技保护的研究基地,加强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在木结构古
建筑的修缮工作中,有很多科学需要研究,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又逢百年一遇的大修工程,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国家木结构建
筑保护的科研基地,希望故宫通过基地的建设在这方面有所贡献,对全国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作用。第二、国家文物局今年要出台文物保护工程
监理的管理办法,故宫在大修中积累了经验,今年仍要加强,为全国作出表率。第三、文物保护工程特别是重大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在结束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出
版正式的、对社会公开的修缮报告,这样才能做到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希望故宫在这方面开一个好头。
罗哲文、谢辰生、张忠培、梅宁华等也作了即席发言,大家认为,第一阶段的工作是在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做到了修缮和保护相结合;修缮和建筑的功能
定位相结合;坚持传统材料、工艺及技术与现代科技保护相结合;古建保护和陈列展示相结合。同时建议故宫要以大修工程为切入点,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为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体系尽力;在维修保护实践中注重人才培养、传统技术的传承;在维修修缮中及时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